首先,送礼要分场景,就包括时间和地点等因素。就比如生日宴会的礼物一般要与人的年龄和成长有关。古时候,年老的人过大寿有送桃的习俗,用来祈祷过寿之人青春永驻。在婚宴上自然要送一些有喜庆意义的物件,以象征新人的婚姻幸福美满。在佳节期间,送的礼物要与节日相关,又或是赠送表示喜庆的东西。遇到白事,自然送的东西就更不一样了。
第二,送礼要区分人物,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。依据不同人物的年龄和性别特征,送大人的礼物和送小孩的礼物不一样,送男人的礼物和送女人的礼物不一样,送长辈的礼物和晚辈的礼物不一样。依据不同的人身份地位的特征,送上级的礼物要稍微贵重,送君主的礼物不能过于招摇,送下级的礼物可以依据自己的选择进行。根据不同的人的性格特征,一般文人喜爱诗书字画的搜集,可以送给他们相应的物品,比如工艺品、画作等。对于武将,如果能赠送刀剑之类的物件便是最好的了。另外君子喜爱用剑,也可以赠送剑器与他们,又或是相关的配饰等。
第三,送礼要讲究物品的实用性和适用性。实用性重在强调礼品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,而适用性则要求送的礼品要满足被送礼之人的需要。就比如“雪中送炭”,要合时宜。我们常说要做就做“雪中送炭”之事,不做“锦上添花”。于危难之间给人的情谊是终生难忘的,往往人们深厚的情感都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发展的,经历过困难的友谊、爱情会更加长久。古时候所谓的“负心汉”就是指抛弃了与自己同甘共苦的“糟糠之妻”的男人,这样的人也常常被世人唾弃。这也说明在古代,纲常伦理已经深入人心,而送礼文化也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第四,送礼要依据自己的内心情感做出明智的判断。我们有送礼的想法,但是不能盲目跟风,要量力而行。不该送的坚决不送,该送的在所不辞。据说,白居易曾担任县令期间遇到过一起民事纠纷,犯事的三人中有两人想要通过送礼的方式来笼络白居易,使得自己的官司胜利。两人在公堂上用暗语提示白居易自己要送礼,企图让白居易偏向自己,白居易装作不明白,专心办案。这里的两人的行为显然违背了礼品文化的初衷,白居易对此也不受,如此看来,白居易的品性之高。
第五,送礼要考虑文化差异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前面所说的送礼主要针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。现在这里的送礼行为就包括了人与人之间、民族与民族之间、民族与国家之间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。那么首先,人与人之间的送礼,代表的是个人,所以决定权在于个人本身。而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交往有着更大的意义,所送的礼品丝毫不能含糊。民族、国家之间的礼品一般要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。本着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,赠送一些关于本族文化的礼品再好不过。如果不对其他民族、国家的文化加以了解,赠送的礼物恰好是别人忌惮或是厌恶的事物就显得言不及义了。所以了解别的民族、国家的文化是送礼的先明之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