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自古便被称为礼义之邦,中国礼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,由礼有物崇尚中国礼文化,倡导"礼"字中所蕴含的"礼主敬意、礼主博爱、礼节人情、礼乐兼修、礼尚往来"等多种人文精神元素。
礼主敬意,指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,对表达敬意有着一定的原则与方式,比如中国礼文化中所推崇的"尊老、敬长、尊师、自谦"就是表达敬意的原则。而《孝经》中所述的尽孝之法,以及《大学》所讲"修齐治平"则就是表达敬意的方式。
礼主博爱,指的是关爱所有人际关系接触到的人,这也是一种"礼","三国时曹植 《当欲游南山行》中所述:"长者能博爱,天下寄其身。"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只要有爱众人之心,就可以行遍天下。
礼节人情,指的是就礼节与人情这两件事,本来,礼节和人情是不可分的。《礼记·问丧篇》说:"礼义之经也,非从天降,非从地出也,人情而已。"可见,礼节和人情是分不开的。礼节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传递。
礼乐兼修,指的是礼乐教化通行天下,使人修身养性,体悟天道,谦和有礼,威仪有序。
礼尚往来,并不是意指互相赠送礼物,其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:"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,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",指的是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,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。